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微信这个功能,我还是关闭了 环球快看

2023-06-20 13:55:38来源:互联网

如果你发现自己微信订阅号信息流里出现了很多未关注的内容,那是因为你的订阅号被自动开启了消息个性化推荐。


【资料图】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被这种推荐所打扰,反正我会。

上周四我写了一篇文章聊了聊订阅号的个性化推荐机制,也收到了很多读者的反馈,有吐槽、有喜欢、也有觉得无所谓。

可能我使用公众号的时间太长且频率太高,它已经给我形成了非常固定的认知,更像是我自己精挑细选后的信息渠道。

可个性化推荐的出现,顿时让我的精挑细选失效了,大量的无关信息涌入我的视野并产生了大量的信息噪音。

于是,我关闭了订阅号消息的个性化推荐。

有读者并不知道这个功能可以关闭,其实入口就在订阅号右上角图标的设置里。这个开关默认是开启状态,只要关闭,订阅号就会回到之前的状态。

在关闭这个功能的三四天时间里,我并没有产生错过什么的感觉,也不会对那些推荐内容产生怀恋。

我想了下背后的原因,大概率是推荐内容和我自身需求的匹配度太低导致的。

如果开启个性化推荐,未关注内容会以「看一看」信息流的方式接在已关注公众号尾巴上,像是两个产品模块的机械拼接。

为了表明内容的相关度,微信的产品经理会在推荐内容左下角打上一些标签,比如「我常看的号」、「1个朋友在看」、「21个朋友读过」、「2个朋友分享」、「1个朋友赞赏」。

这些标签仿佛都在替那些贸然出现的内容们向我表明自己的身份,你看,我是你朋友们感兴趣过的。

朋友们感兴趣过的,然后默认我也可能感兴趣,这叫基于关系链的关联推荐。

不过,这种产品推荐机制比较基础,会造成需求命中率很低的情况。就好比我朋友喜欢吃臭豆腐,默认我也喜欢吃,其实这中间没有必然逻辑关系。

如果想要提升这种基于好友行为的内容推荐命中率,可能还需要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人以群分」。

转换为一种产品语言,或许应该叫标签。

比如说,我好友中有很多产品经理,而我跟他们属于同一个圈子同一种职业,那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我也感兴趣的可能性会稍微大一点,而且这只限于工作领域。

可是,要具备这样的标签和内容场景同时满足的条件,那实在是太难了,需要算法非常智能且有很多基础数据支持。

所以,内容命中率低的问题靠社交推荐并不能很好解决。

之前也有读者提建议,说不要把个性化推荐信息流接在已关注公众号的后面,可以直接在顶部开一个新 tab 来承载。

不过我觉得,微信团队是不会这么干的。

原因很简单,这么做在产品层面太粗鲁,太不优雅了。

其实「看一看」本身的价值是很大的,这种社交推荐盘活了公众号生态的内容,尤其给一些新晋创作者带来了初始流量,给老作者也带来了增量。

更何况,「看一看」早就成为了独立模块出现在微信的「发现」模块。

如果单独体验「看一看」的功能和内容推荐,其实并没有什么违和感,都是来自好有行为的推荐。

可把「看一看」强行缝补在已关注公众号尾部,那这种感觉就不一样了。

如果把已关注公众号比喻为自行挑选的自助餐,那缝补在尾巴上的「看一看」就像在我自助餐碟子里强行倒入别人喜欢的食物。

不用多说,这种感觉肯定不好。

如果我是带着好奇和探索的需求去朋友碟子里挑一些食物尝尝,觉得好吃我就去盛一些,不好吃我就拉倒,这种感觉也会完全不一样。

就是这些细节体验,决定了把「看一看」缝补在已关注公众号后面并不是一种非常好的设计。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

或许从整体最优解的范畴内,这是微信团队给出的一种既能满足用户需求、也能带来数据增量、还能盘活公众号生态的方案。

不过我还是想说,其实这种开关可以不设置为默认开启,毕竟默认开启就是在帮用户做决定,是在强行往他们餐盘里装他们可能不喜欢的食物。

尤其是需求命中率不高时,默认的产品策略可能就会失效。

所以,我还是关闭了。

最后做个调研,关于订阅号信息流的个性化推荐,你是怎么看的?

推荐阅读:《京东要 35711 了》

·················唐韧出品·················

点击上方卡片进入发消息回复“w”,可加我个人微信

关注唐韧,用产品思维洞察现象背后的逻辑

安可时刻

最近在星球里问我简历优化和面试求职问题的同学比较多,如果有简历修改需求的可以直接看下我发布在星球置顶帖的简历优化视频课程。

如果你有面试求职问题想问我,或者是想借助我的渠道做内推,也可以在星球里向我提问,我会为星球内的同学提供帮助。

怎么加入星球?入口在下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