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位在大流行时代担任起谷歌日本初创公司负责人的Tim,发表了一篇名为《日本软件业被遗忘的错误》文章,文章覆盖了约150年的日本发展史,围绕着日本进展缓慢的软件产业,反思了日本软件业发展的得与失,虽然不够细致,但脉络清晰,引人发省。
(相关资料图)
这里省去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沉珂故事,着重以软件商业模式变迁的视角去分析,环境有好坏,开发者在时代中浮沉,惟创新者破局。希望对诸君有所启发。
01
早期阶段:好软件是一种浪费
就像财阀定义了日本明治时代的经济奇迹一样,经团也将定义日本战后扩张的经济奇迹。今天,有六个主要的和几十个次要的经济团体,在日本的经济扩张期间,他们尽可能地将他们的业务保持在经济家族内。项目资金基本都是由经团银行提供,材料和技术也是由由经团贸易公司进口,最终产品将在相应的经团品牌的工厂组装。支持所有这些旗舰品牌的,是数以万计的非常小的独家制造商,它们构成了东京的供应链以及日本经济的大部分。
本田和索尼等极少数真正的创业公司外,日本所有在2000年左右之前出名的品牌,都是经团品牌。大公司从来不会缺席创新之列,从50年代到70年代,这些企业集团开始创新、颠覆和主导地球上的几乎所有行业;从汽车、照相机、机械零件、钢铁、半导体、手表到家用电器,日本的企业集团简直是改写了规则。
可圈可点的是,虽然在60年代和70年代,富士通、NEC和日立等从积极挑战过IBM和Univac的全球主导地位,但他们在微型计算机和大型办公系统方面做得相当好。
然而,这个时代的软件,购买和销售软件的方式却完全不同。在60年代和70年代,软件是为特定的、非常昂贵的硬件编写的,软件要求是作为整个购买合同的一部分进行谈判的。
软件不被看作是一种产品,而更像是一种服务,类似于集成、培训和持续的支持和维护。
它通常是在时间和材料的基础上出售的,有时它只是免费加入以增加交易的甜头。
真正的利润产生在硬件上。这时的软件(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全球)都是为了满足规范而编写的。不管它是否有创意,是否有创新,是否容易使用,是否优雅,它都必须符合规格。
乍一看,当时的目标,就像今天的许多系统集成项目一样,是要建立一个足够好的软件,让客户签字确认它是完整的。根据定义,符合客户规格的软件就是好软件。
产品已售出,合同已签署,附加的软件只是一种让乙方觉得有些蹩脚的服务。在这个时代,试图建立卓越的软件被认为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02
PC时代:绑架在国内集成商的“软肋”
80年代末,PC革命到来时,日本工业对此可以说是毫无准备,之所以没有继续跟进,并不是外界看来缺少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的原因。Tim将原因归因于日本整体新经济结构,尤其是经济改革。
这就涉及到一个新旧行业优先发展哪个的问题,当时的日本的解题语境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个新市场,个人电脑是颠覆性的事物。当然,核心技术和硬件是前一个时代的直接延续,但于软件而言,这个新市场是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
具体而言,个人电脑市场很快就围绕着少数标准化的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凝聚起来。Keiretsu(日本式的企业组织)在这个市场,硬件方面做得很好,制造了一些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机器,特别是笔记本电脑。
但软件就同以前不一样了——非标准或 “拆封”式(拆封合同是计算机软件交易的主要形式,也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格式合同)的软件市场是一个新事物。它的首要要求就是让客户满意,并在他们之前就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这是一种挑战。但上个时代的企业依旧积极在PC上寻求创新,而不是压仓软件开发。
80年代对于日本而言,是一个定义和领导一个新的全球产业的机会,也是一个让企业从头开始建立一个软件产业的机会。但是日本放弃了后者。
作为当时的第二大经济体,在这段的经济极大繁荣的时代,甚至有经济学家预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将在十年内超过美国。所以,放弃软件市场成为了默认选项。
有了这样一个利润丰厚且受到很好保护的市场,对于经济而言,当时最好的策略就是“贪心算法”——把注意力放在容易赚钱的地方,而不是在一个不确定的新兴全球市场上进行冒险和昂贵的赌注。
每个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技术公司,他们开始销售个人电脑和软件,有些是卖给消费者的,但大钱是在企业销售上。由于企业主喜欢把业务留在家族中,这些技术公司通过向其企业集团内的专属客户销售而成长并获利。就像以前一样,他们赚的是集成和定制的利润。
就在大型系统集成公司或 “SIs”成为强大的参与者的同时,日本的软件公司从来没有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过,或相互竞争。
日本错过了发展与全球相关的PC软件产业的机会!
03
进入90年代:重复,也意味着停滞
在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的软件业仍然与大型机领域的情况差不多。软件必须足够好,才能让客户签字,而且由于软件公司基本上都是高度依赖企业集团,没有能力去寻求外部支持,当时的对软件水平的要求门槛极低。
但是,只要经济蓬勃发展,没有人介意花大价钱,把所有的工作都留在公司内部,而且所有这些小的软件缺陷总是可以在项目的“第二阶段”得到修复。
软件开发是一种“校验箱”式的练习。一旦客户提出要求,并签署了合同,你就实施一项功能。这不仅使日本错过了全球软件业的发展,而且标志着整个日本工业创新的崩溃开始。
在接下来的30年里,软件将成为创新和效率的关键驱动力。但是,外包的做法导致了创新的终结——他们通常把IT战略都外包给一个单一的集成商,把自己都绑在了一个锚上。可怕的结果产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每个行业都在技术曲线的发展上越来越落后。
日本仍然没有从中恢复过来。即使在今天,大多数企业系统仍然落后于其全球竞争对手几十年。
但是,并非没有希望,现在发生的事情可能会使日本发生质的飞跃。
04
互联网泡沫中日本开发者
那么,在80年代和90年代,在日本做软件开发人员是什么感觉?相当惨淡。
软件开发被认为是相当低技能的工作。工资不高,被视为一种文书工作。这项工作在外人看来,不过只是编写一个软件,而且软件的内容,与上周销售人员外出喝酒时,跟客户承诺的内容非常相似。
拥有文学、商业或法律等不同学位的新员工,都会在软件开发岗位上轮岗几年,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不同部门是如何工作的。
彼时,软件开发没有真正的职业道路。也许你可以进入项目管理,或者进入销售,但如果你在30岁的时候仍然在写代码,人们会想是不是你在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当时日本有一些伟大的、甚至是有远见的软件开发人员。笔者认识其中一些人,他们是想要生产计算机的人做新的事情。那些看到技术如何扰乱其他行业的人,以及那些热衷于制造让用户满意的软件的开发人员。
在80年代和90年代有很多这样的开发商。他们同样很悲惨。
有趣的是,人们对硬件工程师的看法截然不同。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硬件工程师在日本都备受尊敬。工程师是丰田、三菱和索尼等公司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因此,也许不足为奇的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硬件创新以迅猛的速度持续。随身听和任天堂游戏机等产品在全球取得了成功,国内市场充斥着电子日记、词典和计划书,远远领先于西方市场。
当然,最终是i-MODE。在黑莓发布前的几年,以及iPhone发布前的近十年,日本消费者都在发送电子邮件和浏览网页。
但这个词的其他部分正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世界其他地区正在从专用硬件转向在标准硬件平台上运行的创新软件。正如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后来指出的,“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随着网络泡沫开始膨胀,日本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但由于没有一个真正重视软件开发人员的软件产业,公司不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最好的人才通常不被认可,并被困在组织结构图的较低层次。未来的上升通道也不多。由于软件工程不是一个受人尊敬或有利可图的职业,很少有学生选择从事这一职业。
当然,有些人选择了,但这些人只是喜欢编程。虽然是个人追求,这很好,而且你可能会成功,但前景渺茫。
05
“失去的十年”:大环境不好
软件却地位上升
90年代通常被称为日本的 “失去的十年”。
首先,对日本式企业公司来说,诚然不是一个好时机。不仅他们的力量继续减弱,而且对他们的交叉持股和财务状况的审查也在增加,一些跨经济公司的银行合并意味着照常营业已经结束。
其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一直专注于出口国内制造的商品,但现在,不仅国内市场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而且日本工业开始将生产从日本转移到更便宜的海外市场。这被认为是对数以千计的母婴制造商的背叛,他们一生(有时是几代人)都是单一企业供应链中高度一体化和专业化的一部分,而现在他们发现自己突然被切断了。
当利润不断增加,劳动力稀缺时,企业集团承诺终身就业和可预测的晋升是有道理的,但现在面对日益严重的亏损,日本企业开始收回所有这些隐含的承诺。
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冲击。这是一个违反社会契约的行为,它将一切联系起来。
但现在回顾一下,这十年,也是应该且必须度过的十年。在Tim看来,增长放缓,令人难以置信地痛苦,但它们是绝对必要的,为即将到来的“创业创新”浪潮奠定了基础,也使日本的软件开发人员最终得到了应得的尊重。
当外国软件公司在90年代开始涌入日本时,日本国内的软件业几乎无法与之抗衡。
90年代末的网络公司热潮是日本第一波风险投资的颠覆性创新,但当时还不是日本的软件开发者进入聚光灯下的时候。
那个时代成功的创始人,大多是关系良好或令人难以置信的潦倒的商人。对软件开发者的普遍看法几乎没有任何改变。他们并不是那种你会信任的经营公司的人。
Tim的第一家日本创业公司是在互联网热潮期间成立的,彼时,他作为一个技术创始人的事实甚至比作为一个外国创始人的事实显得更不寻常。
当然,互联网热潮是在日本创办软件创业公司的一个绝佳时期。你可以召集你认识的几乎所有有才华的开发人员,让他们知道他们将从事重要的工作,他们将对产品开发有有意义的投入,他们将在一个关心代码质量的团队中,他们的技能将被尊重。
06
日本软件开发者的胜利
Tim认为,日本软件开发者最终开始步入聚光灯下,是2010年。有两个触发因素导致了这一发展。第一,云计算的出现,第二,智能手机的引入。
虽然这两个因素都属于技术发展的范畴,但致使日本软件开发者崛起的,却并非技术本身。云计算极大地减少了启动创业公司所需的资金和时间。
要知道,在更往前推十年的网络时代,创办一家互联网公司需要购买一排排的服务器,并支付系统管理员来维持它们的运行,但有了云计算之后,这种情况就变了:突然间,只要每分钟花几分钱就可以得到配置齐全、维护良好、安全的服务——随用随付。
由此而来的好处,简直让软件从业者受宠若惊:
顷刻间,日本的软件开发人员不需要向风险投资公司解释他们的想法,也不用绞尽脑汁去说服他们产品能卖出去。
他们可以直接制造东西,让用户使用它们,并开始为产品付费。而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另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则是2007年推出的iPhone和一年后推出的Android。在Tim看来,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更是因为它如何改变了软件的商业模式。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行动上网服务模式(将按时长计费改为按下载量计费),日本的i-MODE刚问世时,比西方国家早了好几年,但遗憾的是,要在i-MODE上发布应用程序,却需要与电信公司进行漫长的谈判,才能争取菜单列表上为数不多的、令人垂涎的位置。
同时,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则不同。任何能够开发出合理质量的应用程序的人,都可以部署和销售它。没有商业上关系,无需独家谈判,更不需要收入承诺。
07
软件友好时代
随着越来越多有才华的开发者,意识到启动一个创业公司是多么容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创业公司,而不是传统的等级森严大公司里的“卑微职业”道路。
这一点,再加上硅谷的巨大魅力,已经改变了关于日本的软件开发者形象。取而代之的是,重视和尊重。
与网络时代不同的是,即便如今程序员的数量大增,创业公司和企业依旧在积极竞争,以招募和留住有才华的人选。同时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对代码质量的谈论也多了很多。
当然,这种态度的转变不仅仅局限于开发人员。随着之前那种“终身实施”和“保证促销的安全网”被移除,从而人们变得更少地考虑规避风险,更具创新性。
那些想逃离企业、成为自由职业者、灵活创业的劳动力核心,以及一些小型供应链公司,开始重新思考其商业模式。
近九年前,Tim还在一档栏目上与其中的创新者进行了交谈,并一起关注了当时初创企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08
2023,看日本软件的未来
在过去的15年里,日本有很多事情要做却“完美”错失。日本的软件开发人员在基本上没有参与全球PC和网络革命之后,此后一直在弥补失去的时间和创业空间。日本正在某些领域发展具有竞争力的软件市场,但平均而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我们在2023年初一起讨论时,日本软件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日本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系统集成商将继续看到其实力的下降,但不会消失。他们的客户锁定正在迅速消失,B2B SaaS软件初创公司正在让日本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跨越到现代IT系统,以维护其SI运行的传统系统。
然而,优秀的集成商,更具前瞻性的系统集成商已经在努力重塑自己。
总之,集成商决定客户IT战略的风光时代即将告终。这对日本软件、日本创业公司乃至日本整体竞争力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其次,创业公司已被列为国家层面上的优先事项,优质软件和软件创业公司在日本的重要性前所未有。而且事实上,去年,日本最大的商业联合会——日本经济联合会(Keidanren)呼吁其成员公司大幅增加创业投资和合作伙伴关系。该组织正是日本战后经济扩张的主要设计师和推动者之一。
这里有一个“技术墙”的问题值得引申。虽然Tim认为没那么重要。例如,日本制造的微型计算机也支持双字节操作系统,但在单字节市场上销量相当不错。双字节操作系统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保护国内产业,但从长远来看,不会因为技术墙而导致软件界发展受阻。
对于曾经创造过经济奇迹的国度而言,是否还会产生新的奇迹,一切都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09
后记
虽然,我们今天依旧在吐槽日本是个“软件洼地”。但值得借鉴的思考点却良多:比如,旧市场繁荣之时,对于新市场和模式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又比如,面临不确定的国际状况,一个领域如何把握好自主制造与全球化市场的关系?如何看待这堵“技术墙”?
再比如,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何以日本软件在卑微地位中实现逆袭?“失去十年”中的日本开发者的挣扎与破局,焦虑与选择,又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本文转载自51CTO技术栈。本文提供的信息仅用于一般指导和信息目的,本文的内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被视为投资、业务、法律或税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