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保供与转型挑战,我国根据自身能源基础条件和相对优势,着力增强油气、煤炭、电力的供应能力和弹性,能源供需保持总体平稳;新能源装机也实现快速增长,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的建设稳步推进,转型成果令人振奋,节能降碳工作颇有成效。
(资料图)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梳理了2022年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数据及特点与形势,带您一起探寻能源产业的发展与变革的趋势。
石油石化、天然气领域年度回顾:增储上产保供应,低碳智慧正转型
推动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油气产量均增长,对外依存度双降
2022年,中国继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超深水、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及技术有所突破,老油田产量衰减速度放缓,新油田投产加快,原油产量保持增长,再上2亿吨。国内油气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有望下降。
2022年11月份,生产原油1678万吨,同比增长2.9%,1—11月份,原油产量18777万吨,同比增长3.0%。进口原油46026万吨,同比下降1.4%。
2022年11月份,生产天然气1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1—11月份,天然气产量19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4%。进口天然气9901万吨,同比下降9.7%。
12月发布的《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2》提到,2022年,预计国内原油产量达到2.05亿吨左右,是2016年以来首次超过2亿吨;全年我国天然气产量22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46%。2022年油气对外依存度双降。2022年,预计中国原油进口量5.01亿吨,对外依存度将降至70.9%。由于天然气进口同比下行,对外依存度降至42.5%。
中国海洋原油增产量占全国石油增产量的一半以上。2022年,预计中国海洋原油产量5862万吨,同比增长6.9%,渤海和南海东部仍是海洋石油上产的主要区域。2022年,全球海上钻井工作量中,近40%来自中国海域。同时,先后获得7个油气新发现,评价了20个含油气构造,实现了海上页岩油勘探重大突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2023年中国海洋石油产量有望突破6000万吨大关,继续保持全国石油生产增量的领军地位;海洋天然气产量有望突破230亿立方米。
天然气方面,2022年国内天然气产量预计为221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增量主要来自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等主要产气盆地。
中俄东线安平至泰安段已于9月份投产,泰安至泰兴段于12月底投产,“俄气南下”通道能力将增加2000万立方米/天,增强了环渤海、华东地区保供能力。
2022年,受高气价和地缘政治危机影响,天然气市场供应短缺、气价飙升,带动全球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在国内整体能源消费因疫情、价格等因素增速放缓,原油、天然气需求出现小幅回落。
清洁低碳是趋势
中国石油在2022年制订了《中国石油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3.0》,提出开展油气田地上地下联合优化、炼化一体化能量梯级利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提高天然气和燃料气使用比例,大力实施以风电光伏替代油气生产现场网电。开展能源管控功能升级完善和能源管控单元评估诊断,推进能源与生产管理一体化发展,实施甲烷减排工程等。
中国石化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炼油向化工转型;加大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做好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工艺、低碳、节能等多个领域,自主研发、推广和应用多项绿色技术,部分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
石化领域数字化赋能成效显著
多家石化、化工企业将5G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单元模拟、生产能效管控、设备预测维护、全域物流监测等场景,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化了生产要素配置,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业内人士分析,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来自于行业的挑战和技术的驱动。首先是市场和政府的监管及能源价格等一系列的变化,另外是环保和资产的生命周期的复杂性。从技术驱动来说,人工智能、5G和绿色工厂等带来更多机遇。行业想达到的目标是计划优化、现场感知、预测分析和业务协同能力的不断提升。
(责编:蒲江)